南唐後主李煜,歷史上著名的亡國之君,若只論開疆拓土的能力,李煜基本處於墊底的水平,否則南唐不至於滅亡。但是,在落魄的帝王身上,往往都有常人所不及的閃光點,李煜的文學造詣,幾乎無人不服,尤其是寫詞功底,秒殺絕大多數詞人,在眾多帝王中首屈一指,唯有蘇軾、辛棄疾等少數詞人在他之上。
清代才子納蘭性德,對李煜的文采推崇之至,他曾毫不掩飾地說:“花間之詞,如古玉器,貴重而不適用;宋詞適用而少質重,李後主兼有其美,更饒煙水迷離之致。”此言非虛,李煜的很多作品,都讓人耳熟能詳,比如那句“問君能有幾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”,把愁緒寫得入木三分。
世間有很多無奈,尤其是生於帝王家的皇子,李煜對此深有體會。原本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六,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,沒想過繼承皇位,但父親李璟去世前,偏偏把皇位傳給他。假如李煜只做個王爺,或許最符合他的理想,奈何身不由己,李煜只能硬著頭皮坐上帝王之位 液態威 。
在位十五年,李煜無力改變南唐日漸衰弱的局面,索性就破罐子破摔,借酒消愁也好,沈迷於詩詞創作也罷,反正他不再努力。或許他那時的座右銘是:“人生苦短,及時行樂。”如果說亡國之前,屬於李煜人生的上半場,那麽他的人生下半場,就是在汴京當俘虜的時期。
開寶八年十二月,南唐都城被宋軍圍困了很長時間,李煜盤點一下家底,發現身邊已經無人可用,不得不選擇出城投降。於是,李煜被押送到汴京,宋太祖給他一個“違命侯”的封號,這是帶有明顯諷刺意味的爵位,李煜豈能不知,但他不敢不接受,畢竟他只是階下囚,在人屋檐下,不得不低頭。
寄人籬下的幾年當中,雖然是李煜人生中最灰暗的時期,但同時也是他的創作高峰,許多流傳於世的詞,都是在這幾年完成的。不管是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間”,還是“剪不斷,理還亂,是離愁,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”,亦或者是“還似舊時遊上苑,車如流水馬如龍”,都表現出李煜思念故國的心情。
歲月是把殺豬刀,刀刀催人老,在李煜的內心裏, 必利吉 時間並不能愈合傷口,反而讓他更加悲痛,不只是容顏的衰老,更是心裏的煎熬。人生即將走到終點之前,李煜從夢中醒來,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詞,在他的那些作品之中,這首詞稱得上冷門,但其中12個字驚艷千年,讀後讓人黯然落淚。
《烏夜啼·昨夜風兼雨》
昨夜風兼雨,簾幃颯颯秋聲。燭殘漏斷頻欹枕,起坐不能平。
世事漫隨流水,算來一夢浮生。醉鄉路穩宜頻到,此外不堪行。
不難看出,這首詞寫於秋季,昨晚風雨交加,電閃雷鳴,窗簾被大風吹得來回擺動,發出颯颯的聲響。原本詞人的心情就很差,又遇到這種天氣,肯定更覺得心煩。看著馬上就要燃燒殆盡的蠟燭,輾轉反側難以入睡,坐著也不是滋味。從躺著到坐起來,然後又躺下,反反復復很多次。
就這樣,詞人開始感慨 超級犀利士 ,人世間的事情,就像流水一般,來也匆匆去也匆匆,轉眼間就消失了,仿佛做了一場大夢。清醒的人最痛苦,糊裏糊塗最幸福,那樣就沒有了憂愁,最好能經常喝醉,或者讓自己神誌不清,然後就不用悲傷了。
且看“世事漫隨流水,算來一夢浮生”,短短十二個字,看似是一種消極的處事態度,但更是看透世事的境界,榮華富貴也好,安貧樂道也罷,怎麽過都是一生,就當是做了一場夢。不是李煜天生就消極,而是身處困境的他,改變不了處境。
每當讀完這首詞,腦海中就會浮現李煜無助的身影,假如你面對的境遇和他一樣,你會怎麽辦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