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人天生就會理財,有些慘痛的經驗真的是用錢換來的。先前我們分享了季芹的獨門理財祕訣:花得多不多,讓數字說話、學會理財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現在想讓你少走點理財冤枉路。告訴你關於理財四個該註意的原則,2 yes 2 no,和我們一起從理財原則著手,替自己的未來盤點幸福。
同場加映:不要經營信用,要經營人脈
妳的理財方式安全嗎?4件妳必須註意的事,包含2件應該要做的、2件別犯的錯,幫助自己理財更有保障!
1.yes! 要減少債務支出
別讓自己被債務壓垮
印度必利勁代購 不論收入程度高低,有42%的美國人表示債務是他們「很大的困擾」。如果你有信用卡債要還,解決信用卡利息一直循環的最好方法,就是每月準時並盡可能付全額帳款;即便沒有辦法一次付清,也別只付最低還款額度,應該盡量還清這些款項,能還多少還多少,這會大大影響妳的利息支出。另外,青年的妳使用信用卡更要小心謹慎。據美國統計調查指出,美國國內18-34歲的族群中,有52%會使用信用卡進行昂貴的高額消費,相比於平均的41%,青年族群是否更愛用信用卡花錢,實在值得註意。(解決負債後想要破繭重生?先擁有這5種理財新思維)
2.no! 不要追求妳不了解的高風險獲利
物價齊漲,就是存款利率不漲,對於領固定薪水、又不太懂金融商品操作的人來說,想要變富裕成了遙不可及的理想。這種時候,千萬別輕易聽信別人的鼓吹,就將自己的資產,投入自己不了解的市場。高收益伴隨高風險,隨著金融商品設計日益複雜,妳在入場之前,必須了解自己是把錢投對地方,還是丟進水裡。
3.yes! 要隨時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
信用報告及信用評分,二者缺一不可。美國調查中,僅有42%的人要求銀行給予信用報告書 超級犀利士 、41%的人在過去1年裡有去了解自己的信用評分,那臺灣人呢?是不是總在要辦信用貸款時,才關心一下自己的信用狀況?請特別註意,信用卡盜刷始終是棘手問題,為了以防萬一,隨時確認自己的信用狀況絕對是重要的,發現錯誤也才能立即更正。
4.no! 不要像這39%的人一樣
假如現在突然有緊急事件發生,妳拿得出多少錢?根據調查,若下個月有緊急需求,有39%的美國人,極可能或無法拿出美金2千元的現金。這相當臺幣6萬左右的數目,可以在妳汽車突然故障、冰箱猛地就壽終正寢的時候派上用場。如果沒有投資儲蓄型保險這樣的個人理財商品,也可以設定每月將部分薪水轉帳到”我絕對不動用”帳戶存起來,強迫自己建立預備金的儲蓄習慣!(一直存不了錢?3個方法,破除妳的「花太多」魔咒)
簡單的 2 yes 2 no,提升妳經濟面的保障!
就像蓋樓房,從最底層的生理需求,建構到高層的自我實現。
1. 填飽肚子
2. 有地方住,有錢看醫生、有車開
3. 友誼、親情、愛情的需求
4. 獲得他人認可和尊重
5. 真善美的人生境界
現實生活的難處
最先的是生理和安全需求,臺灣是有福報的國家,上一代的努力使我們不太有吃不飽困擾。但面對第二層以上的需求就要各自努力了,現今小資族的共同課題就是:薪水不漲甚至後退,物價卻一直漲!
以往臺灣的國民所得年增率高達10-20%,也就是說,今年年薪領10萬,明年可能有12萬。
現今,小資族起薪低,加薪機會不大,不時還要和公司『共體時艱』,大環境不理想,許多想做的事只能棄守。從買屋變成租屋,從買車改騎Ubike,從出國變成看旅遊頻道…
改變不了環境,就改變態度和方法
雖然臺灣面臨著大環境不景氣的問題,但抱怨不能解決問題,我們應該正面尋求答案。
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提出:
「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分成『你所關註的 必利吉 』、『你所能影響的』,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我們所能影響的事務上。」
舉例:
騎車一半拋錨,又下起大雨…事件上,機車突發狀況和天氣都無法控制,若執著在這衰事上,可能導致上班遲到、淋雨感冒,狀況越搞越糟。反之積極看,今後定期保養機車,或許能避免某次交通意外,當下找方法準時抵達公司,避免工作上的問題。
所以與其在臉書上不抱怨公司薪水,真正該努力的是:工作充實自己,下班之餘好好規劃如何理財!